百廿动医 师者如炬 丨 与甘孟侯先生一席谈
我国著名的家畜传染病学家、中国禽病科学开拓者之一甘孟侯先生在学界及业内颇有声望,今天笔者有幸去到动医动科大楼对老先生进行采访。北京的初冬已经透着逼人的寒气,老先生和笔者都裹得严严实实,他虽已是耄耋之年,但眼神依旧透着犀利和睿智的光芒。
问起老先生当年选择兽医专业的原因,老先生笑着说自己那时对这个专业不甚了解。在老先生的老家四川,受地域限制,农民劳作都以背、挑、抬为主,不像北方地区使用畜力进行农业生产。那里一家一户养猪养鸡,自给自足,并没有实行规模化的养殖,所以兽医在他的家乡还是鲜为人知的。真正令他选择农业的,是他对我校校友梁军的崇拜——上过人民币图案、在北大荒开拖拉机垦地种田的著名女劳模。当时的中国也正处于需要农业人才的时代。
1952年老先生远离家乡到北京农业大学求学,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如今他已成为农大资深教授与教育家,农大建校110年的历史,他见证了其中过半的时光。
问及他求学与任教的回忆时,老先生娓娓道来。老先生作为伴着农大成大的一代人,对农大有着深刻的记忆,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记得特别清楚,以往的一切对他而言历历在目。当年的兽医课程学习与现在大不相同,老先生介绍道,他上大学那年赶上国家全面学习前苏联,教学大纲、教材和课时都是从前苏联全盘照搬过来的,前苏联也派遣专家到农大来教学,交流频繁。当时学时多,学业繁重,加上兽医专业还不热门,有学生选择中途辍学。然而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他坚持刻苦学习,1956年毕业之时被当时旅美归国的罗仲愚教授推荐留校任教。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处大炼钢铁,“放卫星”,浮夸风蔓延,但炼出的钢质量极差,不少学生放弃学业,想起当年的情景,他表情严肃,十分痛心;1960年粮食减产,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农大收到上级指令,搬迁到延安办学,老先生表示这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动物优良品种,实验设备都要搬过去。当时的畜牧兽医系搬到了陕北甘泉县清泉沟,猪、鸡、马、牛优良品种在先后几次的搬运中造成严重损失。后来学校以出现地方病和要恢复教学等原因申请回迁,经周总理批准才迁回北京;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后,教育战线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校各项工作才逐步开始步入正轨。老先生凭着对农大历史的熟悉为我们讲述了百年沧桑变迁,展示着农大随着国家形势发生的相应变化。岁月变迁,风雨飘摇,老先生却从未脱离过兽医这一行业,即使在搬迁之时,他还在陕西省延安七里铺养殖场当过兽医。
甘孟侯老先生在担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参与编撰了多部著作,他认为其中的科普著作能帮助兽医专业的学生和兽医工作者学习和应用。提到他主编的《禽流感》一书时,一直保持平实谦逊语气的老先生颇为骄傲地告诉笔者,这本书在2004年禽流感大流行时被农业部指定为禽流感防控指导用书,老先生对兽医专业的深情与自豪感可见一斑。
老先生对现在就读于动物医学院的学子提出了深切的希望。目前兽医专业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现在因为生产需要,很多畜禽都是规模化养殖,高密度的饲养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机率增大,群发病防制成为社会上一大问题。另外,现代社会对人畜共患病和食品安全更加关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兽医工作者责任重大,前途广阔。他总结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告诉我们:学习兽医要脚踏实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同时,搞研究时不要三心二意,认准了就坚持深入地开展研究下去,一辈子深入研两三个疫病足以,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
老先生平实的语言引起笔者对社会发展、未来道路选择的一番深思。老先生从事兽医教学半个多世纪,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他对造福三农的执著、兽医科研的热情,在这凛冽的寒冬里给笔者上了深刻一课。
回忆起当年的教学岁月,甘教授快速翻过了很多学术研讨会、外出公干的合影,手指唯独停留在了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上。照片是他在1963年带领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毕业生,在内蒙通辽市兽医院毕业实习时的合影留念。当我们邀请他讲述一下当年的故事,他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他介绍道,当年的毕业生大都要到基层去参与生产实习,连专业课完了也有教学实习,也就是到基层一线去把知识学以致用。在他看来,当兽医这行,尤其需要重视实践,他同时也慨叹现在的学生大都迷信书本,不注重实践。透过甘教授苍老的外表,我们看到一颗育天下之英才的心还在鲜活地跳动。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有一段今人看来奇妙的红色回忆,甘教授也不例外。1966年,在教师岗位上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栋梁人才之外,甘教授还响应祖国特殊形势下的号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参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央农业部代办的兽医野战外科和防护师资进修班的办学中。老照片已经泛黄,老教授也已经找不到合影上当年的自己,只记得那是吉林的寒冬,那站前两排的是帽子上有五角星的军官。也就是过去中无数个像甘教授那样默默奉献,不求留名的科学工作者,为祖国的崛起贡献了一份力量,成就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作者:梁贝贝、李艺臻
编辑:何宛蔚
稿件源于2015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