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百廿动医 师者如炬 丨 与王清兰先生一席谈

发布日期:2025-05-21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次数:

王清兰,河南省舞阳县人,1963年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他自幼受家庭的影响,对中兽医兴趣浓厚。后来在于船教授亲自引送下,他师从山西中兽医专家韩亨庆老先生学习中兽医,亦曾在著名中兽医专家张占元、邢永增和门头沟区兽医院王义成门下学习中兽医。

1989年国际兽医针灸培训班结业照,右一为王清兰先生。


王清兰先生在国际兽医针灸培训班上演示狗的腹壁切开电针麻醉。 

    深秋微冷的月夜,笔者有幸与王清兰教授一起,在老照片中回忆了匆匆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改革开放后,在蒋金书教授主持兽医学院期间,他先后被任命为学院的副院长、代院长,协助从事科研、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等。在长期从事兽医临床和中兽医学的教学与科研中,曾先后主讲中兽医学、兽医针灸学、实验针灸学、外伤科学、胎产科学等。招收培养硕士和博士各4名,外国进修生2名。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个,主持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3个,获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1个,三等2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应邀请赴日、美、德、意、韩、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讲授、表演中国传统兽医学及针灸、针麻技术;在第24、25、26届世界兽医联合会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并开办国际兽医针灸、针麻技术培训班和接待来访外国专家学者1000余人。2013年当选为世界中兽医协会首任主席。

   

1989年春王清兰教授应邀赴日本各地巡讲

图为王清兰教授(右)在中国兽医针灸讲授班授课

而这一切的成绩,源自先生当时一个信念——“祖国中医学、传统中兽医学大有用处”,正是这个信念,让教授选择了中兽医,并以一生献之,为我国传统兽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年全国兽医学科研究会,竟有13个学会落户中国农大兽医学院,这是我国任何一个其他农业大学的兽医系、学院都无法企及的,这代表国家社会对我们的认可呀!”说及我院动物医学科学成就,王教授眼里饱含自豪。但讲到自己,王教授又显得十分谦虚谨慎,“不说自己一分半分”这是王教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或许就是老一代“动医人”教予我们最好的爱国方式。那个国家紧缺传统兽医学和兽医针灸专家的时代,王教授作为一个在大学里学习西兽医的毕业生,毅然投身中兽医及其针灸技术研究。他多次应邀到全球多个国家讲授表演中国传统兽医学及针灸麻醉技术,身体力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技术。1989年,王教授应日本麻布大学繁殖学专家原茂雄的邀请,45天内几乎走遍全日本巡讲和表演中国传统兽医针灸、针麻技术。两年后,应在巴西召开的第24届世界兽医联合会大会主席美勒教授特别邀请,王教授向与会的兽医专家们专题主讲中兽医理论及经络针灸技术研究成就。会后又向其国际针灸培训班的同学演示了赛马针剌麻醉术和治疗赛马慢性屈腱炎的奇特有效的传统软烧术等。

  

王清兰教授(左一)为国际针灸培训班学生演示赛马针刺麻醉术

  作为中兽医学家,王教授平实的语言往往最能展现中兽医的内涵:“中医治的是命,不是治病。”一次吃饭,王清兰教授对王蔷(北京天星调良马术俱乐部总裁)说:“你认为最好的兽医应该是什么样的?”王蔷说:“努力工作的兽医。”王清兰教授说:“整天头忙脚乱,满手都是紫药水的兽医,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平常在办公室喝茶水的兽医。我的意思是把防病工作抓好,兽医不就轻松了吗?马场的日子不就好过了吗?好的大夫治的是未病,不是已病。”
  夜渐深,与王教授并肩走在校园里,老先生仍不忘给我们谈论起现在动物医学院的发展,他叮嘱我们思考“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科研”,退休后的王教授依然心系动医,心系教学、科研发展。



编辑:何宛蔚

稿件源于201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