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喜报!我院师生荣获“五四青年标兵”和“五四青年标兵集体”

发布日期:2025-04-24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次数: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度“五四青年标兵”和“五四青年标兵集体”评选结果公布,动物医学院本科生宋世豪荣获“五四青年标兵”,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荣获“五四青年标兵集体”!

据悉,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和“五四青年标兵集体”是学校授予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经个人自荐、初评评审、资格审查、复评评审、终评评审等环节,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只评选10名“五四青年标兵”和10个“五四青年标兵集体”。

百廿动医,踵事增华。这两项荣誉的获得,既是动物医学院育人成效的充分体现,更是奋进新征程的起点。动物医学院将继续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校训和“发展兽医科技保障人类健康”的院训,在建设世界一流兽医学院的征程上行稳致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热烈祝贺!!!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青春启航梦想 榜样引领未来

 

“五四青年标兵集体”

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

集体简介

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成立于2021年11月,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承兽医精神”为使命的青年先锋队伍。团队依托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兽医学,以青年教师和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带动退休专家和中小学生,构建了“老中青少”四代联动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学研志愿”一体发展模式。

主要事迹简述

 

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以下简称志愿团)成立于2021年11月,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承兽医精神”为使命,依托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兽医学,构建了“老中青少”四代联动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学研志愿”一体发展模式。团队累计吸纳志愿者450余名,年均支撑课程教学18门,开展科普活动420余场,惠及社会公众4.3万余人次。在志愿服务团支持下,动物医学标本馆先后挂牌北京市关工委科普育人基地、中国兽医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普育人基地,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

一、兴农报国以志愿精神践行青春使命

志愿团紧扣国家战略脉搏,以兽医学科专业优势为支点,构建了“科技兴农-健康守护-学科育人”三维服务体系。

科技兴农,赋能乡村振兴

在荣誉团长张国中教授的带领下,志愿团联合畜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等校内平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与推广活动、“野生动物病理万里行”技术培训,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家畜禽养殖企业和12家省市级动物园。为“头雁计划”学员定制培训课程,累计承接三农从业者2000余名。与南海子麋鹿苑和北京野生动物园共建,开展“标本馆来了好朋友”主题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种子。

健康守护,筑牢公卫防线

联合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发起“同一健康”科普行动,举办科学开放日13场、科普大讲堂26场,深入周边社区开展“科学养宠”科普活动,以“细菌与抗生素之战”“你问我答了解狂犬病”等案例,生动阐释“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理念,累计覆盖社会公众1600余人次。

文化育人,传承兽医精神

志愿团将学科精神融入科普实践,当中小学生在中兽医药展柜前感受“大医精诚”的职业信仰,当社区群众在宠物健康讲座中领悟“同一健康”内涵,兽医文化实现了从知识传递到价值认同的升华。志愿团以青春之力架起科学与社会的桥梁,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专业报国、科普筑梦”的责任担当。

二、薪火相传以学科传承锻造专业化队伍

志愿团以学科传承为核心,以青年教师和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创新构建了“老中青少”四代联动、“启蒙-成长-传承”全链培养的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培养志愿者440名,实现从8岁到89岁的代际传承。

代际共融,传承学科薪火

退休专家作为学科活历史,口述学科历史、指导标本修复,传递匠心精神;青年教师组成技术顾问团,开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带领志愿者创建标本数字化信息库、切片分析等专业实践;学生志愿者担任项目负责人,自主策划科普讲解大赛、兽医嘉年华、“骨”灵精怪等品牌活动,并在实践中指导青少年志愿者完成科普讲解,实现知识传递与能力提升的双向赋能。

规范管理,赋能专业服务

制定了《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章程》,设立讲解部、宣传部与统筹部三大职能部门,明确岗位职责与培训标准。大学生志愿者年均参与标本整理、讲解服务等基础工作约2200小时,中小学生经系统培训后能够独立承担部分展区讲解,年均服务时长超120小时,形成了一支专业精、有情怀、能奉献的志愿队伍。

创新实践,激活青年潜能

以志愿团学生为主体,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北京中农兽艺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服务于标本馆活动策划、文化宣传和文创设计。团队以陈列标本“一马当先”为原型设计发布的展馆标识为基础,开发文化衫、U盘、胸牌等一系列文创周边,以文创“活化”标本,打造了独具兽医特色的展馆IP。

三、教改育人打造三全育人实践新范式

志愿团围绕三全育人核心,以“思政引领—实践砺能—科普创新”为主线,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兽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专业教育赋能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反哺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2023年标本馆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

思政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志愿团充分发挥标本馆的第二课堂作用,贯通“大中小学生思政一体化”育人机制,打造动物医学标本馆“行走思政课堂”活动,开展老先生“口述历史”活动,获赠历史档案材料数十件。志愿团教师牵头的“动物医学标本馆在本科生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中的协同作用挖掘与实践”获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讲授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成为高校博物馆践行三全育人的典型示范。

实践育人,强化专业素质

扎实做好馆内教学实践实习服务工作,年均支撑《动物解剖学》、《兽医寄生虫学》等18门课程教学,由志愿团教师自主研发的犬骨骼及关节虚拟解剖实验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牵头“动物医学与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及实践教育平台”获评中国农业大学“一院一品”实践育人特色项目。学生通过标本整理、数字化建模等实践,获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建成的数字化标本库,包含8500余件馆藏标本的物种分类、形态特征、制作技术等标签信息和图像信息,使每件展品都有了各自的二维码“身份证”。

科普创新,激活学科魅力

坚持“策展-讲解-研发”闭环实践模式,策划的“原来兽医是这样”、“中兽医药大发现”等各类展览讲解、专题讲座、互动实践、趣味游戏,吸引了来自新疆、西藏、甘肃、贵州等8省份16个研学团跨省参访,累计服务外省研学中小学生1200余人次。

四、声量倍增多维传播提升学科影响

志愿团搭建了由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数字标本库、数字教学资源库等组成的多维育人融媒矩阵,推动兽医学科从专业领域向公众“破圈”传播,显著提升了学科影响力。

志愿团以文化为笔,以专业为墨,在标本馆门户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展区介绍、科普知识、活动资讯等推文共计136篇、视频12个,阅读量累计8.7万余人次。联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最炫农科生》、北京卫视《亲爱的学弟学妹》等栏目打造专题节目,生动呈现“原来兽医是这样”等品牌实践,触达观众数百万人次,实现学科声量倍增。标本馆相继挂牌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兽医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

志愿团以青春之力践行“普及科学知识,传承兽医精神”的使命,成为高校青年服务乡村振兴、推动科教兴国的鲜活范本,为新时代兽医学科发展与文化传承注入澎湃动能。

 

“五四青年标兵”

宋世豪

宋世豪,男,2001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动物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已保研至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大动物临床医学中心。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团长,动物医学院编辑部兼职编辑,动医类245班班级助理,校团委青年工作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启曦之家”受助学生组织负责人。

精益求精 勤学好思

宋世豪同学心怀“发展兽医科技,保障人类健康”的院训,牢记农大学子的强农使命,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培养科学、严谨、理性的思维方式。宋世豪同学专注于大动物临床医学方向,尤其是奶牛群体健康。动物医学专业学习压力较大,时间较为紧张,宋世豪同学勇于克服困难,抓住每一丝空闲时间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作为学生负责人主持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URP项目1项,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有关中兽药与奶牛脂肪肝治疗新方法的研究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此外,宋世豪同学重视临床技能的提升,获得动物医学院小动物临床技能培训证书,并经过艰苦训练,担任团队学生领队和剖检项目主刀,代表中国农业大学荣获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宋世豪同学认为社会实践是了解三农现状、发现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落脚点。踏入过秦岭群山,步入过五台乡野,见证过牟家新村,他曾前往陕西省、江苏省、山西省、北京市等4个省市共计9个区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会我国脱贫攻坚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服务、调研覆盖5000余人。相关成果获得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实践二等奖、优秀个人,“时代新人强国行”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短视频征集活动一等奖,“国家公园我来讲”大学生科普志愿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成果奖等奖励。

宋世豪同学还利用中国农业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兽医学、畜牧学的高层次平台,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投身科普工作。他积极参与“中农小动物医学科普工作室”实践活动品牌的建设,多次参加义诊活动,前往中小学、社区组织科普讲座,其中在八角南路社区参与的“文明养犬”主题科普活动被《北京日报》所报道。此外,他在“小动物的医与学”科普公众号发表的科普文章获得5000+的阅读量。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具有立足中国的气魄,有眼望全球的视野,有参与国际事务的梦想。宋世豪同学曾在“牛精英”团队的带领下前往中国奶业大会进行交流,并在“牛精英”交流活动中发言、获奖。他受到大北农国际交流奖学金的资助,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积极参与世界农业科技大会(WAFI)、世界小动物医学大会(WSAVA)等国际会议,并受学校选拔资助前往坦桑尼亚、美国进行交流学习。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他同老师、同学走入乡村,了解当地畜牧业、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尝试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为解决当地畜牧业发展问题提出了“农大见解”。

服务同学,奉献为荣

承担学生工作不仅需要占用学生个人时间和精力,而且对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宋世豪同学积极挑战自我,勇担学生工作任务,曾任动物医学院学生会文化宣传中心负责人、“中农图苑”社团副社长、动物医学院党务助管等学生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

宋世豪同学现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团长,动物医学院编辑部兼职编辑,动医类245班班级助理,曦之奖学金、欧阳启励志助学金获资助学生组织“启曦之家”志愿者负责人,校团委青年工作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学工部“易班”团队干事等学生工作职务,多次组织、参与大型交流活动,发扬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诚心、尽心地为同学服务,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

注重文体,全面发展

宋世豪同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曾担任动动草橄榄球队队长,与球队共同获得多项校级比赛荣誉。此外,宋世豪同学热爱音乐,多次参加学院文艺晚会演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宋世豪同学认为,不论是科学研究、兽医临床,还是学生工作、社会实践,“传承与发展”始终是进步重要的动力。受到他人帮助时,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受到老师的教导后,充实知识去传授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他希望自己可以保持状态,不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三农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