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学院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教师)
董玉兰
董玉兰同志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思政教育改革,教学效果良好;积极参与党员活动,思想觉悟高,起到了党员模范作用。
坚守教学一线,提高教学技能,立德树人董玉兰同志乐观积极,努力且认真负责,她总是秉承着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的态度做好每件事。与同事相处友好,待人真诚,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她热爱教学事业,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并耐心进行疏导。解剖实验课上有同学因过敏发生了哮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送去医院,进行单独辅导。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技能不断探索和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们的高阶能力。因材施教,不以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学生,课程考核方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其创新教学方法荣获第一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成为教学典范董玉兰同志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学校学院组织的党建活动能听到她的声音;党员先锋论坛中能听到她的真知灼见;建党百年合唱比赛中有她的身影;跟党走,将思政融入教学,将课堂回归育人阵地。守好课堂思想教育阵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探索,承担了多项课程思政类教学改革项目,并入选首批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课程思政类决赛,在全国积极宣讲课程思政教育,全国很多学校有她分享课程思政的足迹,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韩 军
韩军同志始终具备“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己任。为教育部优秀“预防兽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主讲双一流英文建设课程“动物病毒学和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机制”,回国5年来,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有3人先后获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一等奖,1人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人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
主管学院科研和外事。聚焦一流,学科科研产出迅速提升,学术沙龙蒸蒸日上,凝聚人心;平台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设完毕校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入CNAS认证阶段。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获批教育部兽医公共卫生学111创新引智基地,建立了本科生海外实习基地,获批一系列国际化提升项目,促进了与欧美一流大学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2015年校引进“拔尖人才”,2016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以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任务,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在PLoS Pathogens, Journal of Virology等杂志。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副理事长,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流行病专业组副主任,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副主编、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编委。
郝智慧
主要从事中兽药药理学与毒理学、新兽药创制和兽医公共卫生相关研究工作。担任农业农村部中药材专家指导组成员,农业农村部新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耐药性监控与残留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GLP/GCP监督检查专家库成员,曾担任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等项目/课题负责人;长期坚持科研立项来源于生产一线,成果要能够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工作理念,多年来与行业一线企业和养殖端保持着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经验丰富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科研平台,承担多项横向课题任务,主导完成了包括3个国家一类新中兽药在内的20余个新兽药、新饲料添加剂品种的研制并实现转化,形成了在研阶段、中试阶段、申报阶段均有新产品研发的良好态势;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1个;出版《药剂学》等各类著作8部;主持和作为主要完成人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7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完成人)、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等各类科研奖励14项,教授《药剂学》、《中兽药学》等专业课程,承担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的GLP/GCP的验收和部分运行工作,承担学院实验室平台建设任务,协助学院科研及有关工作的材料整理工作,受学院安排到科研院挂职为学院相关工作做好奠定基础。
刘 钢
刘刚老师于2017年-2019年博士后期间就职于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即将到来,在全国扶贫热潮当中,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依托于国家奶牛产业体系团队,多次带领“牛精英”实践小队赴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奶牛场调研评估和技术扶贫工作。在丰宁县政府的帮助下,重点对当地牧场的营养代谢病和奶牛乳房炎等产后疾病进行了调研,就调研结果分析后及时反馈给牛场,将高校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生产一线,为牧场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大大减少了牧场的经济损失。在2018年度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后。
2019年底入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2020年临床教工博士联合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中当选为组织委员。在认真完成教学、临床和科研等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支部的各项活动,在马连洼社区的“百名党员进社区”活动为社区群众做主题演讲;依托我校动物医院,在动物医院开展“宠主小课堂”活动,为宠主科普宠物临床知识;在2020年初新冠的抗击过程中,积极响应学院和动物医院的号召,每周安排1天的时间在动物医院门卫处值班,缓解疫情对我校动物医院营业的压力;在2020年度获得支部“优秀党员”称号,支部也获得学院2020年度“优秀党支部”。
沈建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同志政治过硬,理想信念坚定,是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所在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顺利通过验收。他带领党支部骨干教师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领域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及国际组织对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使用政策的调整;牵头研发的兽药、非法添加物等残留快速检测产品80余种,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带领团队承担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等国家重大活动的部分食品安全检测任务;研发出犬猫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展北京地区宠物样本新冠病毒核酸与抗体的实时监测。他在教学科研一线奋斗33年,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部动物医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推动兽医人才培养和教学教育改革,率先在全国农业院校举办兽医学科本科生夏令营,开展临床兽医专业“卓越兽医”培养;带领获教学成果奖14项、培育精品课程10门及精品教材34部;培养18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9人次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汤树生
不断坚持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和党建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党委组织的瑞金干部学院苏区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的以“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使命”为主题的系列党建活动;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和学院本科生2015级支部共同组织的“党建+学业”共建系列活动。
踏实做好教学工作。负责并主讲本科生课程《动物毒理学》和硕士生课程《毒理学实验技术》,已经指导11名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已经指导8名硕士研究生毕业,正在指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2 名和在读博士研究生4 名。
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 3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2 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近5年横向课题入校经费超过15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6篇,影响因子累计96.722。
积极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积极参加本支部联合马连洼街道工委开展的兽医学科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百名党员进社区”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安排的中国兽药典编写工作以及莱克多巴胺、玉米赤霉醇、群勃龙和美仑孕酮等重要激素类药物毒理学评价资料的翻译和整理工作,为农业农村部制定相应方针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张国中
作为动物医学院党委委员,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多次获评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主讲或参讲本科生《兽医传染病学》、《兽医专业概论》、《兽医科学发展与人类健康》和研究生《兽医科学进展》、《兽医流行病学案例分析》等课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主持或主要参与教改项目8项,发表教学论文10篇,获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学。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以及多项重大横向技术开发项目。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获新兽药证书1个;已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成果转化工作。经常深入基层传授疫病防控基本知识,自2004年始每年形成“中国主要禽病流行动态分析与预测”报告,成为养禽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参考。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社会服务先进个人”,202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重大贡献奖。
张海燕
张海燕同志爱党、爱国,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关注时事政治与学校发展,贯彻党的政策方针,重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履行岗位职责。2012年入校以来,张海燕同志主要担任学院科研秘书、外事秘书、学科秘书,兼学院行政党小组组长。在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细致踏实,勇于承担重要任务。连续担任2012、2016、2020年共三次兽医学学科评估工作秘书;2017年起担任兽医学“双一流”建设立项、动态监测及周期总结工作秘书,学院“十三五”周期总结、“十四五”建设规划工作秘书;全力配合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及其他专项工作。在不断提升服务意识的同时,张海燕同志注重提高业务素质,积极探索工作创新。2014、2016、2019年学校年度考核优秀,2018-2020年连续三年师德考核优秀;2014年获校级“优秀班主任”;2016年获校级“青年管理干部岗位技能竞赛”三等奖;2019年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参加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基本科研业务费高等教育研究专项2项,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1篇。此外,张海燕同志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宣传落实学校涉外防疫相关政策要求,建立涉外人员每日疫情台账;参与学生行李打包等志愿服务。
朱 奎
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科研能力,着力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是一位优秀大学教师和科研工作者。
1.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师德师风。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基础兽医学系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党支部共建活动;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2.发散学生思维,培养爱农人才。踏实做好教学工作,主讲及参讲《药学概论》等五门课程;指导多名本科生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计划;指导(含合作指导)研究生以封面等形式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余篇;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78人次;获北京市及校级优秀毕业生3人,入选“博新计划”1人;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3篇。
3.立足基础领域,拓展深度研究。围绕耐药病原菌高效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现并确证抗菌新靶点磷脂酰甘油,发现并命名抗生素bacaucin(杆农素),首次提出并合成广谱抗菌增效剂;发展宿主导向的抗菌治疗策略,揭示宿主细胞介导抗菌药物耐受性的形成机制;解析条件致病菌共感染分子机制,揭示芽孢杆菌类抗菌替代物益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新兽药创制奠定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