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出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就此,本支部通过寻访古迹的方式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并且回顾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牢记革命使命。本支部在2017年11月12日举行了党日活动,通过游览天坛古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1月12日早,本支部9人于颐园前集合,坐地铁抵达天坛公园,在门口买票入园,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我们沿着天坛的中轴往里走,首先到达的是北神厨,这里是进行祭祀牲畜清洗的地方和做祭祀用的食物的地方,在这里,大家非常感叹古代建筑师的精湛技术,每一个地方的布置都十分有讲究。偌大的灶台由一个厨师掌勺,清洗牲畜的水池有好几个,每一头牲畜要经过几次清洗,可以看到古代人对于祭祀的重视。 走出北神厨,再往里走,我们看到了祈年殿,祈年殿宏伟壮观,趁着蓝天白云,显得庄严威武,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 而后,我们通过了丹陛桥,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最后,我们经过了圜丘和回音壁,在这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此搭建炮台,周边的树木也遭到了严重的损毁,一些贵重的东西也被带走了,那段历史,我们铭记于心,各位党员同志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深深地痛恨侵略者毁坏我们的家园,并且发誓要牢记使命,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使祖国不断强大。 观看结束后,大家坐地铁返回校园,第二天我们又举行了天坛文化与十九大知识竞赛,通过口头竞答的方式进行,在此次竞赛过程中,我们评选出了十名优秀奖,十名优良奖,五名参与奖,给大家颁发了奖品,以资鼓励。    
|